【簡介:】錢學森——中國近代著名科學家,細數(shù)他身上帶有的榮譽稱號:“中國航天工程的先驅”,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錢學森——中國近代著名科學家,細數(shù)他身上帶有的榮譽稱號:“中國航天工程的先驅”,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完全可以體現(xiàn)錢老在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的杰出能力。
大學時期的錢學森學習的是鐵道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赴美留學。正是在這段時間,錢學森遇見了在他科研道路上重要的指路燈——馮·卡門。
后來他和導師完成的科研論題中還建立了“卡門-錢學森”公式,甚至在28歲時就已經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55年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的錢學森,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中間還經歷了種種的阻撓?;貒?,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錢學森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和其他物理學家一起致力于導彈方面的科學研究。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錢學森,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五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來說錢學森比五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物理力學、航天、工程控制等多個領域對中國的發(fā)展都有杰出的貢獻。正是由于錢學森回國加入科研隊伍,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進程提前了至少20年。
如此大的貢獻,國內科學家中有誰可以和錢學森相比呢?如果非要做比較,當然是有的。
有人羅列了中國近代著名的科學家的名單,當然要說一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分別是:
錢學森——航天與導彈專家
袁隆平——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李四光——地質學家
鄧稼先——核物理學家
華羅庚——數(shù)學家
張孝騫——醫(yī)學家
朱光亞——物理學家
吳文俊——數(shù)學家
李國杰——計算機專家
黃伯云——材料學家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
錢三強——核物理學家
錢偉長——科學家,社會活動家
于敏——核物理學家
趙九章——大氣科學家
王淦昌——核物理學家
這些科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其中袁隆平、李四光、鄧稼先、華羅庚就不用多介紹了,他們的成就可謂是家喻戶曉。
除了這些科學家,還有一些功勛卓著的科學家值得我們了解。
首先是錢三強、錢偉長兩位科學家,他們和錢學森一起被稱為是中國科技界的“三錢”。并且三個人在“”兩彈一星”研制方面都有著重大的貢獻。
中國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茅以升,赴美留學時發(fā)表了名為《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里包含了茅以升自己獨特的見解,被稱為“茅氏定律”。
回國后主持設計了錢塘江大橋,這是中國自主構建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
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趙九章,被稱作是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的總設計師。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其背后趙九章功不可沒。因此他也被認為是,中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重要的奠基人。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和錢學森一樣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他的主攻方向是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以及核武器的研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導彈、航空航天方面的重大科技突破都得益于這些科學家的不懈努力。
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不能歸功到一個人的身上,而是眾多科學家團結一致、嘔心瀝血共同完成的。
他們各有所長,在各自專業(yè)的領域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中國才能在各個研究領域有了重大的科技飛躍。
錢學森功勛卓著,內心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中國航空航天和導彈領域無私地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其他的科學家也一樣,只是在不同的領域熱血奮斗著。論成就,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華羅庚、錢三強、張九章等等等等。
對中國都有著值得被記住,無法被取代的貢獻。他們的成就無法排名,都是應該被歌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