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研究顯示,100年后,人口情況將發(fā)生重大變化。屆時,日本和大洋洲國家居民的平均年齡將是57.7歲、歐洲人平均53歲至54歲、中國人平均51歲、北美洲人平均49歲
坐飛機對年齡有限制嗎
研究顯示,100年后,人口情況將發(fā)生重大變化。屆時,日本和大洋洲國家居民的平均年齡將是57.7歲、歐洲人平均53歲至54歲、中國人平均51歲、北美洲人平均49歲
坐飛機對年齡有限制嗎?
有年齡限制:出生不超過14 天的嬰兒不接受乘機。另外,根據民航總局頒布的《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guī)則》規(guī)定,70歲以上的老人乘坐飛機,須持縣級以上醫(yī)院出具的適合乘坐飛機的證明。
科學家的年齡分布有何特征?
相關如下:
經過統(tǒng)計分析,趙紅洲指出杰出科學家作出重大貢獻的最佳年齡區(qū)在25~45歲之間,其最佳峰值年齡和首次貢獻的最佳成名年齡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逐漸增大。
16世紀杰出科學家的成名年齡、最佳峰值年齡分別為22歲、25歲,20世紀杰出科學家的成名年齡、最佳峰值年齡分別為33歲、37歲。年齡的增加意味著隨著知識的增長所造成的科學發(fā)現(xiàn)的困難程度的增加。
相關如下:
社會的發(fā)展已經到了這一步:我們逐漸脫離自然動物的生存狀況:所有的成員必須全部直接參與生存最基本物質的獲取,有一批人脫離了第一線的物質資料生產而專業(yè)從事維護群體安全。我相信這是社會化分工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即使未必是第一步。
當科學進步到今天這樣,大部分人都不必再參與滿足人們最基本生存物質資料的生產,更多的人被從滿足生存的第一線解放出來的時候,科學家就從曾經半專業(yè)化的狀態(tài)進化成了一個專業(yè)化的群體。
并且越來越大,原因很簡單:人類社會已經有更多的余力來探索如何更輕松的脫離自然動物的狀態(tài),而剩余人群的增加,我是說從事非第一線生產生存必需品的人的增加。必然會壯大在各個時期被分化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