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和有沒有高的學歷有一定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并不一定是絕對的。未必只在學校里上課才叫學習。一個人可能沒有上過學,或者沒有在公立的學校讀過書,但這并意味著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和有沒有高的學歷有一定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并不一定是絕對的。未必只在學校里上課才叫學習。一個人可能沒有上過學,或者沒有在公立的學校讀過書,但這并意味著他沒有文化,一個人的文化和見識并不都是在學校里學習的,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學和積累。
比如馬未都,他在工作之前就喜歡古董字畫和收藏,想要在這一行不被騙或者撿到漏,必須要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要看專業(yè)書籍、還要讀歷史、研究考古,長時間的積累下來,必然有著非常好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這也是一種學習。
在學校里能學習到知識,但未必學習到文化。在學校里可以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知識,比如讀書、認字,這些都是文化的基礎,真正的文化人都是靠自己修煉的,我們知道的一些大師,比如齊白石、啟功等,都沒有經(jīng)歷過完整的學歷教育,都是靠后天的自我修煉成長起來的,學校只是教給了他們基礎的知識。
有人說,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晚上八點到十點,我是認可的,因為這個時候是人結(jié)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開始自我修煉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學習還是娛樂對一個人影響很大。我的一個老師就是靠下班以后練習書法,堅持了十幾年,把客廳都改成了書房,最終在40歲那年獲得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
雖然每天晚上只有兩個小時,但是一年下來就是700個小時,10年就是7000個小時,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說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一萬個小時,7000個小時也完全可以夠把一件事做出一點成績了,何況還可以再堅持一下。
馬未都應該就是堅持下來的那一位吧。
馬爺其實可以說正是被知識或者說文化改變命運的典型人物!
二十多年前,我在空軍大院當兵,馬爺就住空軍大院,現(xiàn)在想起來好像見過他——當時他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有名??哲姶笤撼龅拿撕芏?,比如原中央電視臺臺長阮若琳;比如早些年逝世的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是大院某位首長的女婿;比如前些年大火的某個樂隊組合其中的一位,那時他們的那首專輯的同名主打歌唱遍大街小巷。
馬爺也經(jīng)常在一些訪談節(jié)目中以出身空軍大院為榮,甚至認為毛主席給空軍的題詞和別的都不一樣——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
馬爺?shù)膶W歷雖然一直停留在小學四年級,但這是由于那個年代造成的,不是他不想學習。他私下肯定特別熱愛讀書,要么他也不會經(jīng)常寫,發(fā)表文章。也正是因為他當機床工人時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了一篇《今夜月兒圓》的文章,而且是花了一個版面刊登,他才被調(diào)到《青年文學》做了一名編輯,這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文學的從業(yè)者了。那個年代人們對于文學的態(tài)度是無比敬仰的,和現(xiàn)在不可同日而語。
正是在這期間,他發(fā)掘了王朔這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具有爆炸力影響的文學天才,那時王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馬爺編輯出版的。
馬爺從事古玩行業(yè),剛開始純粹是出于喜歡,既然是真心喜歡,那就會拿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就需要涉獵大量相關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知識,我相信,馬爺在這方面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的。要么現(xiàn)在不會談起關于任何一個物件的相關知識都能這樣信手拈來。據(jù)說他和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都相交甚厚,那可是收藏或者說古玩界的殿堂級人物。
后來,馬爺認為文學或者說文壇不像他心目中想象的那樣圣潔了,就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這個圈子,專心做起了收藏,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浸淫,可以說已經(jīng)成了集大成者。
其實像馬爺這樣學歷低,但人文素養(yǎng)很高的人也不是個例,我覺得郭德綱老師也是其中的一位。他每次公開發(fā)表的文章或者微博,頭條都顯露了其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甚至罵人的文章來都可以不帶一個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