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神州號”宇宙飛船發(fā)射回收過程?展開全部神舟五號發(fā)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發(fā)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71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10月以
一、“神州號”宇宙飛船發(fā)射回收過程?
展開全部
神舟五號
發(fā)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發(fā)射火箭: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71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fā)射連續(xù)第29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發(fā)射地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qū)
飛行時間/圈數(shù):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 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nèi)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lián)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農(nóng)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 神舟5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nèi)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并執(zhí)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
新技術應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tǒng)和逃逸系統(tǒng)。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fā)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后,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后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后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于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于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余臺設備和6個軟件,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余臺,軟件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神舟六號的改進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圍繞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改進。首先,準備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軌道艙中,以前處于空置狀態(tài)。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半暖壺的用水量,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準備了航天員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huán)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艙內(nèi)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并調(diào)節(jié)。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一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失重狀態(tài)下人其實可以浮在空中睡覺,但考慮到人在地面養(yǎng)成的習慣,所以通過睡袋人為地制造一種“床”的感覺,否則航天員睡覺時可能會產(chǎn)生墜入萬丈深淵的錯覺。軌道艙中還有一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柜,航天員可以用里面的濕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沖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fā)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五號飛船里只有楊利偉乘坐的那個坐椅有著陸緩沖功能,并且有個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員難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神舟六號對緩沖器進行了重新設計,并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復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jīng)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神舟六號科研人員研制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并花費了數(shù)月時間研制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chǎn)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四、持續(xù)性改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13年,飛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經(jīng)不再生產(chǎn),個別技術已經(jīng)稍顯落伍。神舟六號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xù)性改進。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儲容量只有10兆字節(jié)。現(xiàn)在的黑匣子不僅存儲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數(shù)據(jù)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神舟六號飛船構成
軌道艙:“多功能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一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米,最大直徑2.25米,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接?!吧窳钡能壍琅撝员环Q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里。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于一體。
逃逸塔:保飛船萬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飛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fā)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后160秒期間?火箭運行距離在0至100公里,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這個救生塔將緊急啟動,拽著“神舟六號”飛船的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迅速逃離險地,并利用降落傘降落到安全地帶。
留軌艙:航天員的“家”
軌道艙:也叫工作艙。其外形為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體,它是航天員的“太空臥室”兼“工作間”。它還兼有航天員生活艙和留軌實驗艙兩種功能,所以也稱留軌艙。軌道艙里面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cè)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結構,用來把太陽能轉(zhuǎn)換為飛船的能源、與地面進行通訊等。作為航天員的“太空臥室”,軌道艙的環(huán)境很舒適,艙內(nèi)溫度一般在17至25攝氏度之間。
返回艙:航天員的“駕駛室”
返回艙:又稱座艙,它是航天員的“駕駛室”。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神舟六號”完成繞地飛行任務后,兩名航天員也將乘坐返回艙回歸地球。
推進艙:又叫儀器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tǒng)、電源、軌道制動,并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cè)還裝有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帆翼。
緣何選擇秋季發(fā)射?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今年神六的發(fā)射,又逢金秋時節(jié),難道是巧合嗎?不是。這是因為秋季的氣象條件,最適合我國發(fā)射載人飛船。
飛船發(fā)射季節(jié)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fā)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測控網(wǎng)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放飛太空的“風箏”,那么,航天測控網(wǎng)就是那根重要的“風箏線”。我國的航天測控網(wǎng)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jié)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jié),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zhí)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fā)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jié)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jié),海況較好,便于航行和執(zhí)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fā)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jié)。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盡管2002年12月30日發(fā)射的神舟四號曾突破我國低溫發(fā)射的歷史紀錄,但在載人航天飛行中,以人為本、充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成為發(fā)射的最大特點,因而發(fā)射段的氣象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顯然,秋季比冬季更適宜。因此,兩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載人飛船都選擇了在秋季發(fā)射。
據(jù)中國科學院空間環(huán)境預報中心研究員龔建村介紹,“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預計神舟六號飛行期間太陽活動穩(wěn)定,適合人類開展空間活動?!?/p>
龔建村說,人們已經(jīng)掌握了太陽的活動周期是11年,2000年是這個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達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陽異?;顒宇l次較低,大趨勢有利于人類開展空間活動。神六將在“晴好天氣”中飛行。
關于專用牛奶
從神州五號拔地而起、實現(xiàn)中國載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號的兩人多天外太空飛行,中國航天員專用奶蒙牛牛奶,陪伴著航天員們從撒滿汗水的訓練場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艱苦與輝煌。航天員食品的選擇有著怎樣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的?伴隨著神州六號的成功歸來,籠罩在航天員食譜上的神秘面紗也被營養(yǎng)專家輕輕地揭開。
在中國,一名空軍飛行員要從1000名軍人中選出,而100名空軍飛行員中,只有一個人有機會成為戰(zhàn)斗機飛行員,航天員則是從這些戰(zhàn)斗機飛行員中千里挑一,經(jīng)過各方面綜合考察比較后最終選拔出來的。為了確保這些肩負祖國重任的“國寶”們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zhì),早在神州五號首次載人航天任務之前,一個由各方專家組成的營養(yǎng)小組就開始了苛刻的航天員專用食品遴選工作。為了確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綠色和營養(yǎng),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有關航天員食品的規(guī)定長達8頁之多!對“全營養(yǎng)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選定工作首當其沖。
奶源是決定牛奶品質(zhì)的第一關鍵,因而也成為專家們考核的首要因素??紤]到以內(nèi)蒙古大草原為核心的中國西部大草原地處國際公認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優(yōu)質(zhì)奶牛飼養(yǎng)帶,是整個中國無可匹敵、世界上也具有領先意義的優(yōu)質(zhì)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處于這一地帶的蒙牛乳業(yè)進入了專家們的視野。而在蒙牛的生產(chǎn)基地,他們又看到了全球領先的“樣板工廠”,在這里,每一滴原生奶經(jīng)過一道道全自動工序成為香濃合格的牛奶產(chǎn)品,全過程都在封閉無菌的狀態(tài)中進行。從市場到工廠、從工廠到牧場,蒙牛牛奶的表現(xiàn)說服了每一位專家。
國家航天部門經(jīng)過嚴格檢測后,認為蒙牛牛奶的各項指標均已經(jīng)達到或超過國內(nèi)、國際標準。憑借著純天然、高質(zhì)量、豐富的營養(yǎng)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終成為太空營養(yǎng)學專家唯一指定的“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從此,“每天三杯奶”成為了航天員訓練、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樂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時,航天員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來有效保證全天的熱能和營養(yǎng)”。而在午餐之后,訓練基地的營養(yǎng)師又會及時為每一個航天員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來,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機酸,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還能幫助牛奶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降低腸道PH值,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讓航天員們一個下午都精神抖擻?!懊膳R呀?jīng)將其酸奶產(chǎn)品中的益生菌由兩種變成了四種,這樣不僅營養(yǎng)價值比同類產(chǎn)品有了明顯的提高,其幫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強,很受航天員們的歡迎?!被氐臓I養(yǎng)師這樣評價道。
結束了一天緊張的訓練之后,航天員們還將在晚飯時喝上一杯牛奶。營養(yǎng)專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飲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進了航天員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體處于睡眠狀態(tài)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這個科學的食譜既保證了營養(yǎng)補給,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積,不僅適用于宇航員,用樣也適用于普通人”!營養(yǎng)專家認為,航天員膳食中牛奶的科學搭配,值得在全社會進行大力推廣。
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對于蒙牛,既是一項崇高的榮譽,也是一種期待和責任。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用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鼓舞中國心”的同時,每一個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強健中國人”的偉大使命。2003年,當神州五號拔地而起,實現(xiàn)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零的突破時,蒙牛牛奶也迅速成為了中國液體奶市場的領跑者,并于2004年成為了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訓練專用牛奶,為中國健兒揚威世界賽場奉獻了自己的力量。隨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澳亞國際牧場”,在國內(nèi)第一個引進機器人擠奶設施,種植世界十二國優(yōu)質(zhì)牧草,養(yǎng)殖全球優(yōu)質(zhì)奶牛,開啟了中國乳業(yè)奶源升級之路。2005年,當神州六號用完美的姿態(tài)圍繞著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一圈圈旋轉(zhuǎn)的時候,蒙牛已經(jīng)以日銷液體奶7000噸的成績,超越眾多百年歷史的跨國乳業(yè)巨頭,成為了全球液體牛奶領域的領先者。作為首位“中國航天事業(yè)合作伙伴”,蒙牛不僅將“為中國喝彩”,還將用潔白醇厚的牛奶,為每一個航天員、每一個中國人的健康加油,為“強健神州夢想”而不懈追求。
經(jīng)典瞬間二:直刺九天
灰白色的低云層層疊疊,零號指揮員的倒計時口令回響在空曠的發(fā)射場上。12日9時整,轟鳴聲中,托舉著神舟六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噴著金黃的尾焰,穩(wěn)穩(wěn)地離開了發(fā)射臺。幾秒鐘后,火箭破云而入,隨即消失在云層里。第一次安裝在火箭上的攝像頭,把火箭的一路飛行畫面實時傳送到飛控中心的屏幕上?!爸破鞣蛛x成功!”“一二級分離成功!”隨著火箭的每一個完美動作,掌聲驟起,人們大聲叫好。583秒后,船箭分離,飛船入軌。 兩度金秋,兩度飛天。繼楊利偉之后,兩位中國人再次叩啟蒼穹。
經(jīng)典瞬間三:天地傳情
一張無形的測控通信巨網(wǎng)聯(lián)結著天與地,也聯(lián)結起了兩個家庭。12日21時30分,正在進行第9圈飛行的兩名航天員與來到北京飛控大廳的親人開始了天地通話。
“小費”,王潔像平時那樣輕輕地叫了一聲丈夫,似乎費俊龍就在身邊而不是343公里高的太空,14歲的兒子費迪則與父親相約返回后一起去釣魚。聶海勝的妻子聶捷林問,此時此刻你感覺好嗎?聶海勝回答說,我感覺很好。11歲的聶天翔為兩個半小時后將迎來41歲生日的父親唱起了生日快樂歌,停泊在南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傳回的畫面上,聶海勝為女兒鼓掌,然后擦了一下眼角。歌聲中,原本安靜的飛控制,所有的人鼓掌應和。
經(jīng)典瞬間四:太空早餐
13日6時10分,飛船飛行第15圈。聶海勝拿著勺子,從食品盒中舀出一塊食物,讓它飄在空中。費俊龍用手輕輕一碰,食物飛入口中。兩人沖著攝像頭開心地笑了起來。這份早餐是在軌道艙進行加熱的。神舟五號飛行中,楊利偉吃的是小月餅。神舟六號上裝備了食物加熱器,兩名航天員不僅能品嘗到50多種食品,還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加熱,進餐,航天員吃飯的每一個動作都不簡單,都宣告著中國載人航天新的一步。繼續(xù)考核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是神舟六號的第一大任務。所謂“基本技術”,就包括保障多人多天太空生活的環(huán)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
經(jīng)典瞬間五:穿艙試驗。
沒有什么詞語比“飄”和“游”更能準確地描述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運動狀態(tài)了。13日14時25分,費俊龍從座椅上起身,拉著扶手、助力繩,頭先腳后地進入軌道艙,隨后回到返回艙,聶海勝則從軌道艙到返回艙進行了兩次類似的動作。以魚兒在水中輕輕游動般的姿勢,航天員順利完成了3次穿艙試驗。
飛船系統(tǒng)顧問鄭松輝說:“試驗表明,航天員的活動對飛船姿態(tài)影響很小,飛船可保持正常飛行,不需糾正飛船姿態(tài)?!?而從12日航天員第一次進入軌道艙起,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的國家。
經(jīng)典瞬間六:刮胡須和翻筋斗
16時11分。費俊龍似乎心情不錯,涂上特殊的剃須膏后,拿著剃須刀開始“美容”。他非常專注地看著前方,鏡頭切換過去——原來,他面前的艙壁上有一面鏡子。像飛船操作的任何一個動作一樣,刮胡須時的費俊龍仔細而又輕松。在太空刮胡須,是否也需要特別培訓呢?
20分鐘后,更精彩的一幕開始了:費俊龍半蹲在地上,用雙手撐住船艙地上的兩個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中國人在太空中的第一個前滾翻!仿佛意猶未盡,費俊龍又翻了三個筋斗。聶海勝一直在為他拍照,兩人不時相視而笑。
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說,這4個筋斗不是安排的,而是航天員在獲知飛船姿態(tài)控制良好的結果后,自己進行的游戲。在失重的空間里要抑制住自由漂浮的愿望,或許是件困難的事。3次穿艙試驗完成后,航天員從此可以放開手腳,盡情享受擺脫地球引力的自由。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費俊龍在3分鐘里翻了4個筋斗,一個筋斗351公里。
經(jīng)典瞬間七:溫暖對話 神舟遨太空,天地心相連。
15日下午4時許,胡總書記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4時28分,飛船進入測控區(qū),費俊龍、聶海勝在飛船艙內(nèi)的圖像清晰地顯示在大屏幕上。總書記拿起電話,同兩位航天員親切交談。聶海勝向總書記報告:神舟六號飛行正常,我們的身體感覺很好,空間科學實驗正按計劃順利進行。胡總書記說,聽到你們身體狀況良好,各項實驗順利進行,我們十分高興。你們作為擔任這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做出了杰出貢獻,祖國和人民為你們感到驕傲。希望你們沉著冷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任務。祖國人民期盼著你們勝利凱旋。費俊龍激動地表示,衷心感謝總書記的關懷,衷心感謝祖國人民的支持。我們一定圓滿完成任務。4時33分,實時通話結束,大廳響起熱烈的掌聲。 經(jīng)典瞬間八:太空問候
16日19時59分,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與兩位航天員通話。陳善廣說:“這幾天,我們收到全國各界群眾和世界各地同胞的來電,向你們表達親切的問候和祝愿,期盼你們平安歸來?!薄案兄x全國人民,感謝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對我們的關心和厚愛?!甭櫤傩蹨喌穆曇?,從距離地面343公里的太空傳來。
兩年前,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獨上九霄的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向地球發(fā)出問候。短短兩年后,中國實現(xiàn)了從一人一天到兩人多天的載人航天飛行大跨越。今天,中國航天員再次從太空向同胞致以問候。
此刻,神舟六號的舷窗外一片蔚藍,正在進行第71圈繞地飛行的神舟六號正掠過南印度洋上空。在此之前,神舟六號飛船曾多次飛越臺灣、香港、澳門的正上空。
楊利偉在回憶他兩年前的神五飛行時說,經(jīng)過這21個小時的太空之旅,對國家和民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蛟S,此刻向同胞發(fā)出太空問候的兩位航天員,正在接受這同樣的心靈洗禮。
經(jīng)典瞬間九:神舟回家
17日凌晨,位于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場的主著陸場星光燦爛。這是一段令人焦急的時光,飛船在航行了325萬公里之后,正沿著既定的返回軌跡,飛向祖國的懷抱。
4時08分,喀什測控站發(fā)現(xiàn)目標,飛船飛入祖國上空。一朵“彩云”出現(xiàn)在廣闊的草原上,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傘牽引下,飛船緩緩向預定著陸點飄落。飛船距離地面1米時,反推發(fā)動機精確點火。返回艙的速度由8米每秒迅速下降到1米每秒,如同一片羽毛,輕輕地落在草原上。4時33分,飛船返回艙著陸,航天員報告身體感覺良好。
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里掌聲四起。費俊龍的父親費長寶由衷地贊嘆:“祖國真?zhèn)ゴ?!?/p>
5時38分,身著航天服的費俊龍自主出艙,聶海勝隨后走出,揮動鮮花向搜救人員致意,歡呼聲驚醒了草原的黎明。 這一刻,距離神舟六號發(fā)射115個小時又32分鐘;距楊利偉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后順利返回兩年又22個小時;距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13年又26天。
二、中國太空第一女人是誰?
王亞平
11月7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著“飛天”艙外服將進行艙外作業(yè),航天員葉光富在艙內(nèi)配合支持。王亞平因此成為中國女性太空行走第一人!
漫步太空,伸手摘星,這一刻,王亞平不僅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手可摘星,還成為了萬千女性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星。
兩度登空,王亞平摘星送女
11月9日是王亞平女兒6歲生日,在幼兒園里,小姑娘穿著一條可愛的粉裙子,奶聲奶氣為媽媽送上祝福,“祝媽媽在太空平安順利”。據(jù)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透露,孩子去年生日也穿了同一條粉色裙子,因為這件衣服上有媽媽的味道。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出征之時,小姑娘同樣穿得粉嘟嘟,騎在大人的肩頭使勁為媽媽加油,一聲聲媽媽喊得人心都要化。
細心的人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官方公布的畫面中,在充滿科技感的冷色調(diào)太空艙內(nèi),儼然出現(xiàn)了一個跟眼前的畫面格格不入的小物件——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兔子。這是女兒送給王亞平的禮物,小姑娘希望這只自己最喜歡的小兔子能陪伴媽媽度過漫長且未知的天宮時光。
而王亞平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則是兌現(xiàn)摘顆星星送給你的諾言。
身為太空人,王亞平36歲才生下了女兒。在家里,她的身份是媽媽,是妻子,在外面,她的身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優(yōu)秀的空中飛行員。王亞平和同樣身為飛行員的先生趙鵬,是大家心中的神仙眷侶。兩人2006年成婚,因為各自所在單位相隔百里,難得相聚,有時一年只能見上幾次面。
兩人有時會在執(zhí)飛不同任務的時候高空相見,日常靠短信維系彼此的思念,“老婆,專心飛行,我為你加油”、“老公辛苦了,抗災任務還很艱巨,任務多,強度大,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記得發(fā)信息給我,不要再讓我擔心”……
有時趙鵬會對著旁邊的飛機眨眨眼,卻將其他的女飛行員誤認作妻子,鬧了幾次“空中烏龍”。
2009年,兩人計劃著要個孩子,“咱倆的婚禮都拖了3年,要寶寶的事可不能拖了。爸媽老催呢,再說你年齡也不少了。”趙鵬跟妻子商量。但計劃遠不如變化來得快,同年,空軍航天員大隊開展新一批航天員選拔。王亞平向丈夫表示,自己想去參選,孩子的事,咱就推推吧?
沒想到,這一推就是6年!2013年,王亞平與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一起,搭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在天宮一號為無數(shù)夢想著摘星攬月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物理課。通過連線地面的方式,王亞平為地上的孩子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邊,和太空的神奇魔法術。她也因此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
再次登空,而今的王亞平已是一位擁有可愛女兒的漂亮媽媽了。此次她將在空中“居住”半年,這也是有了女兒之后第一次離開孩子這么久。出發(fā)前,女兒向她提了一個天真的要求,“媽媽,你幫我摘顆星星回來吧!”
23天后,身著新一代“飛天”艙外服的王亞平背靠著蔚藍的地球,如愿為女兒“摘星”?!拔乙殉雠?,感覺良好”,相信這是小女兒聽到的從太空傳來的最動聽的聲音。
是英雄航天員,也是愛漂亮的姑娘
王亞平每次出場,都令人眼前一亮。她五官清秀,英姿颯爽,長得很像女星鐘楚曦,打破了大眾對于高技術航天員素面朝天,不事修飾的刻板印象,大家發(fā)現(xiàn),原來女性宇航員可以擦口紅,做發(fā)型,甚至在太空艙內(nèi)為自己打理頭發(fā)。
神舟十三號升空前不久,中國國家航天局官員龐之浩透露,有一個貨艙為軌道空間站提供衛(wèi)生用品和化妝品。這也消除了大家對于女性航天員在太空能否化妝以及生理期怎么辦的疑慮。如今,她們是真的可以和男性一起太空行走啦。
已退休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女航天員凱蒂·科爾曼對王亞平獻上的祝福是:“當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見我們的地球,別忘了,數(shù)十億女性也借著你的目光看向窗外,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