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中國航天員的故事?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鄧清明為了飛天圓夢,準備了近25年。他直言:“25年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一次次與任務擦肩而過,有過失落,也有過淚水,但我從沒有彷徨過、更
一、中國航天員的故事?
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鄧清明為了飛天圓夢,準備了近25年。他直言:“25年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一次次與任務擦肩而過,有過失落,也有過淚水,但我從沒有彷徨過、更沒有放棄過。作為航天員,堅守飛天初心、永不停歇訓練,是我的常態(tài),更是我的姿態(tài)?!?/p>
這些年來,鄧清明以“寧可備而無用,絕不用而無備”為信念,即使多次與夢想擦肩而過,依舊心無旁騖、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終于馳騁寰宇、圓夢太空。
二、航天員的故事?
“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準備階段,經(jīng)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以其優(yōu)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選入“3人首飛梯隊”,并被確定為首席人選。
“飛船模擬器”成了楊利偉的“家”。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huán)境、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yè)技術訓練場所。
飛船從發(fā)射升空到進入軌道,再調姿返回地球,持續(xù)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100多個。 艙內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并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復演練。
后來,在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他取得了2個99分、3個100分的好成績,專業(yè)技術綜合考評排名第一。 2003年10月15日晨,楊利偉進入飛船,按照規(guī)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fā)射前的各項檢查。8時59分,0號指揮員下達了“1分鐘準備”的口令。
火箭即將點火。指揮大廳里充滿緊張氣氛,許多觀看飛船發(fā)射的人,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間仿佛凝固了。 指揮大廳里傳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這時,屏幕上出現(xiàn)楊利偉向大家敬了一個標準軍禮的畫面。全場頓時掌聲雷動。一位老專家激動得滿眼淚花,不住地說:“楊利偉,好樣的!”
三、航天員的勵志故事?
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14年前就在陳冬心里生根發(fā)芽。那一年,神舟七號飛向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把中國人的第一行足跡印在了浩瀚太空。五星紅旗舞動太空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陳冬腦海中。
2010年5月,陳冬正式加入中國航天員大隊,可要實現(xiàn)飛天的夢想談何容易。剛開始的轉椅訓練,每次轉完他都會出冷汗,頭也是暈乎乎的。他在家買了一把可以旋轉的電腦椅,一有空就坐在上面讓妻子推著轉。
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要求過載達到8個G,即人體自重的8倍。這是挑戰(zhàn)人體潛能的一項“魔鬼訓練”。陳冬說:“你會覺得這8個G壓在你每一寸肌膚、每一個細胞上,甚至感覺你的臟器都臨時‘位移’,透不過氣來。你明明沒有哭,但淚水會不受控制地甩出去?!?/p>
歷經(jīng)艱辛終淬火成鋼。2016年,陳冬入選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完成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這次,他擔任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帶隊出征。陳冬曾說,“要為祖國出征太空,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奉獻一生?!庇袎粝氲娜丝偸侵雷约阂裁矗僖徊揭粋€腳印地讓夢想離自己更近。
四、2021航天員的故事?
王亞平:帶著孩子們的眼睛去觸碰夢想
櫻桃成熟的季節(jié),山東煙臺女孩王亞平走出生活了17年的小山村,從此飛向天空,飛向太空。
高三那年,空軍部隊來學校招女飛行員。王亞平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收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4年的學校生活,連周末外出的機會也很少,每天飽受風吹日曬,人也變得又黑又瘦。那段時間,她甚至萌生過退學的念頭。
當她打電話和家人訴苦時,父親的一句話驚醒了她:“你吃的所有苦,不都是為了飛行嗎?”打那以后,王亞平就拋掉了一切不合時宜的念頭,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學習訓練中。
第一次上飛機飛行那天,按訓練要求,飛機俯沖低飛時,王亞平看到了地面上那些仰頭觀望的村民的臉,看到了農戶家的雞被驚得飛來跳去,看到了大黃狗沖著天空叫喚。
“神奇而歡樂的飛行讓我深深陶醉其中,再也不愿離開飛行?!蓖鮼喥秸f。
2003年,楊利偉乘神舟飛船首飛太空?;鸺盏哪且豢?,電視機前的王亞平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中國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
那年,23歲的王亞平有了自己的飛天夢。
2010年,她如愿成為航天員大隊的一員。這時,她才發(fā)現(xiàn)這些光鮮燦爛的時刻,是短暫的,更多的是面對枯燥艱苦的訓練和一次次激烈嚴酷的挑選。
初次接觸離心機訓練,她感到既陌生又恐懼。游樂場驚險刺激的過山車,過載只不過是自身體重的兩三倍,而航天員的超重訓練,承受的壓力要達到自身體重的8倍。每次訓練,隨著過載的增強和過載受力方向的變化,王亞平的臉部肌肉會因為強大的牽引力而嚴重變形,眼淚控制不住不斷地向外流。短短幾十秒的訓練時間,每次都像幾個小時一樣令人難熬。但她從不去按下手邊那個紅色的暫停按鍵。
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裝40千帕的壓力,不斷調整身體姿態(tài),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種動作,一練就是五六個小時,餓了只能忍著,癢了痛了也沒法撓。男航天員在水下堅持多久,王亞平同樣在水下堅持多久。
在太空,身著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行動和操作主要靠上肢,對于將要執(zhí)行出艙任務的王亞平來說,如何增強上肢力量?一個字,“練”。
抓握鉛球、俯臥撐、舉杠鈴……終于,王亞平將胳膊練出了肌肉塊。那天,她高興壞了:“胳膊變粗了,說明我的肌肉力量增強了?!?/p>
2013年,王亞平入選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6月11日17時38分搭乘神舟十號飛船首次飛向太空?;蛟S正是有了充分訓練準備,進入太空的第一個晚上,她一覺居然睡了11個小時。
根據(jù)任務安排,她還在飛行中為全國8萬余所學校的6000多萬名學生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教育應用類任務,是一次面向全國、面向全世界的科普直播活動。
6月20日,在遠離地球400公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中,身著蔚藍色艙內工作服的王亞平向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在大約40分鐘內順利進行了質量測量演示、單擺運動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并通過天地連線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活動即將結束時,王亞平說:“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這句話也在眾多學生心中播下了追尋夢想、追求科學的種子,激勵他們投入到探索太空的宏偉事業(yè)中來。
一個名叫王楠的高中生因此堅定了選擇航天的信念,現(xiàn)在如愿成為一名航天工作者。她說:“‘太空教師’王亞平一直是我追夢路上的光?!?/p>
2021年的金秋,王亞平將作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再飛太空,將成為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航天員,也將是中國首位實施艙外活動的女航天員。
五、航天員故事簡短?
航天員是指在太空中執(zhí)行任務的宇航員。以下是幾位著名的航天員及其故事:
1. 尤里·加加林:蘇聯(lián)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成功飛行了一個小時零4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2. 尼爾·阿姆斯特朗:美國宇航員,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著陸于月球表面,他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類,并發(fā)出了那句經(jīng)典的“一小步,一大步”。
3. 薩利·里德:美國宇航員,1995年乘坐航天飛機“發(fā)現(xiàn)者號”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在太空中實施手術的人。
4. 阿比·韋斯特:美國宇航員,2007年乘坐航天飛機“挑戰(zhàn)者號”進行太空行走,成為第一位在太空中跑馬拉松的人,同時也是第一位在太空中使用Twitter的人。
5. 劉洋:中國女航天員,2012年乘坐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并在太空中實施了手工操作,成為中國第一位在太空中進行手工操作的女航天員。
六、航天員鄧清明的故事?
鄧清明是一位中國航天員,他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之一。以下是他的一些故事:
他出生在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東陂鎮(zhèn)的一名農民家庭,小時候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
在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上學的鄧清明,第一個學期就被宣布不合格。平時身體很好,訓練成績也很不錯的他,因為“座艙蓋訓不合格”被停飛。
后來,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他成為了一名航天員。然而,他并沒有被選中執(zhí)行載人航天任務,而是作為航天員的備份。雖然他一直堅持訓練和學習,但是他始終沒有機會進入太空。
直到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了第四次出艙活動,鄧清明終于得到了機會。這次出艙活動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出艙活動,也是鄧清明第一次執(zhí)行任務。在這次任務中,鄧清明與神舟十五號乘組一起完成了多項任務,包括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器維修和空間站巡檢等。
鄧清明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和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即使沒有機會成為主角,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價值。
七、中國首個航天員?
中國首飛航天員是楊利偉。
楊利偉,男,漢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9年1月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F(xiàn)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征著中國太空事業(yè)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八、中國登月航天員?
目前,中國還沒有登月航天員。
關于登月我國采取3三步走
1、第一步:實施的繞月探測工程。發(fā)射一個月球衛(wèi)星,來對月球進行一年以上全面的、精細的探測。
2、第二步:實質性的階段
(1)”嫦娥二號”衛(wèi)星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fā)射升空并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是中國第二顆探月衛(wèi)星、第二顆人造太陽系小行星,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
(2)”嫦娥三號”探測器,又稱”玉兔“”號月球車,于2013年12月2日順利送入太空,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回"的任務,即飛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來,還取一些月壤帶回地球。
3、第三步:中國將進入載人登月階段
計劃在2030年前后實現(xiàn)航天員登月。
九、中國男航天員?
自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啟動以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神舟飛船12次飛向太空;從2003年楊利偉首訪太空到2021年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位航天員順利升空,我國共有12名航天員飛上太空。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成為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費俊龍,第一個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國人。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順利升空,開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生活。10月14日16時,費俊龍在飛船返回艙失重狀態(tài)下連續(xù)做了數(shù)次前空翻,成為第一個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國人。
聶海勝,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指令長。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升空。這是聶海勝第三次進入太空,此前,他還執(zhí)行過神舟六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翟志剛,中國漫步太空第一人。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與劉伯明、景海鵬,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期間,翟志剛圓滿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劉伯明,再叩蒼穹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劉伯明繼2008年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后的第二次“太空之旅”。
景海鵬,三度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是我國首批航天員,有過3次太空之旅,包括神舟七號的兩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和神舟十一號的33天中期駐留。
劉旺,神舟九號航天員。2012年6月24日,劉旺駕駛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對接,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張曉光,神舟十號航天員。2013年6月,航天員張曉光與聶海勝、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開啟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
陳冬,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的航天員。2016年10月17日,航天員陳冬與景海鵬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飛入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工作生活了30天。
湯洪波,中國第12位飛向太空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這是湯洪波首次出征太空。
十、中國最小航天員?
王亞平(1980年1月-),女,出生于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畢業(yè)于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中國第二位執(zhí)行航天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中校軍銜。
1997年被選至長春飛行學院。2013年執(zhí)行神舟十號飛天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并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和“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2018年航天員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F(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全國青聯(lián)副主席。
2021年6月,入選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擔任備份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