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四年級下冊關于柳樹的資料?垂柳:高大落葉喬木,分布廣泛,生命力強。是常見的樹種之一,垂柳也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行道樹,觀賞價值較高,成本低廉,深受各地綠化喜愛。主要分布浙江,
一、四年級下冊關于柳樹的資料?
垂柳:高大落葉喬木,分布廣泛,生命力強。是常見的樹種之一,垂柳也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行道樹,觀賞價值較高,成本低廉,深受各地綠化喜愛。主要分布浙江,湖南,江蘇,安徽等地。小枝細長下垂,淡黃褐色。葉互生,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8~16cm,先端漸長尖,基部楔形,無毛或幼葉微有毛,具細鋸齒,托葉披針形。
雄蕊2,花絲分離,花藥黃色,腺體2。雌花子房無柄,腺體1?;ㄆ?~4月;果熟期4~6月。
二、關于中國航空航天的資料?
中國航空航天的資料
中國航天事業(yè)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以下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階段: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fā)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fā)射了風云1號A氣象衛(wèi)星。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美國研制的“亞洲1號”衛(wèi)星,“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fā)射成功,為發(fā)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p>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于內蒙古中部地區(qū)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嚴寒中成功發(fā)射,并在飛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著陸。
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后安全返回地面。
擴展資料
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于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
三、四年級下冊荷花的資料?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四、四年級下冊恐龍資料?
四年級關于恐龍的資料有恐龍的發(fā)現(xiàn)、恐龍的形態(tài)、恐龍的習性。
1、恐龍的發(fā)現(xiàn)。
恐龍化石已經(jīng)在地球上存在了數(shù)千萬年,但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曾經(jīng)有這么奇特的動物存在過。第一個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爾的英國醫(yī)師,而創(chuàng)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
2、恐龍的形態(tài)。
體形更小的、行動迅速的恐龍進化出了一種在現(xiàn)代動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特點薄壁長骨。這種骨骼如同一根空心的管子,薄薄的外壁由重型骨骼構成,而骨骼中央則是輕得多的骨髓。行動迅速的植食性恐龍,如橡樹龍,就有這種薄壁長骨。我們可以假定這種骨骼是為了減輕重量,從而在逃離天敵時獲得更快的速度。
3、恐龍的習性。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現(xiàn)有的證據(jù)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铸埖捏w重估計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
五、四年級下冊納米的資料20字?
納米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高新技術。如果說20世紀是微米的世紀,21世紀必將是納米的世紀。
什么是納米技術呢?這得從納米說起。納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單位,1納米等于10億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徑為1納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當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見納米有多么小。納米技術的研究對象一般在1納米到100納米之間,不僅肉眼根本看不見,就是普通的光學顯微鏡也無能為力。這種小小的物質擁有許多新奇的特性,納米技術就是研究并利用這些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學問。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冰箱里面用到一種納米涂層,具有殺菌和除臭功能,能夠使食物保質期和蔬菜保鮮期更長。有一種叫作“碳納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鋼鐵結實百倍,而且非常輕,將來我們有可能坐上“碳納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進的隱形戰(zhàn)機上,用到一種納米吸波材料,能夠把探測雷達波吸收掉,所以雷達根本看不見它
六、關于四年級下冊的長古詩?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主題:
《清平樂·村居》這首小令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詞人把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xiàn)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達了作者對幸福和諧、安居樂業(y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譯文:
上闋大意是:低矮的茅屋旁,一條小溪緩緩流淌,溪邊青草茂密,映襯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誰家的老兩口啊,在屋前用吳地方言聊著天,喝酒逗樂,真是其樂融融。這四句點明了老兩口的生活環(huán)境腳美,精神愉快。下闋的大意是:大兒勤勞,在溪東的豆田間鋤草;二兒手巧,正在編織雞籠;小兒最淘氣可愛,在溪邊剝蓮蓬,自由自在。
注解:
①清平樂:詞牌名,“樂”這里讀yuè。
②吳音:這首詞是辛棄疾在江西饒州閑居時寫的。饒州,古代屬于吳地,所以稱當?shù)氐姆窖詾椤皡且簟薄?/p>
③相媚好:這里指相互逗趣、取樂。
④翁媼(ǎo):老翁、老婦。
⑤亡賴:同“無賴日”,這里指頑皮、淘氣,“亡”這里讀wú。
七、關于勤學的詩句,四年級下冊?
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4.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5.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6.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7.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8.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 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0.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1.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八、四年級下冊關于夏天的詩歌?
回答如下:夏天的陽光好明媚,
綠樹蔥蘢,花兒綻放,
蟬聲鳴叫,草地青翠。
烈日炎炎,水中嬉戲,
游泳、玩耍,盡情享受。
夏日啊,你是如此美好,
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九、四年級下冊關于蟬的詩?
錘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十、四年級下冊關于納米的片段?
納米首先屬于長度單位。1納米=10的負9次方米。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
課文向我們闡述了納米的“新其特性”以及納米技術的運用。
納米技術可以利用在微加工技術中。如果把電路的線幅逐漸變小,將使構成電路的絕緣膜變得極薄,這樣將破壞絕緣效果。生物學技術更可以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