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航空航天研究的價值和意義?1、 航天工業(yè)是尖端工業(yè),它的發(fā)展能夠提振民族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對于一個強盛的國度而言,先進的航空工業(yè)不可或缺,對于太空的開發(fā)利用更是必不
一、航空航天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1、 航天工業(yè)是尖端工業(yè),它的發(fā)展能夠提振民族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對于一個強盛的國度而言,先進的航空工業(yè)不可或缺,對于太空的開發(fā)利用更是必不可少。
空間站是空間實驗室的后續(xù),也是人類在浩瀚太空的棲身之所。如今太空日漸演變成各國展現綜合國力和科技“軟實力”的重要陣地,太空探索也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2、航天對于提升高端制造有極大拉動作用,例如航空火箭發(fā)動機的制造,耐高溫材料的應用。
二、錢學森航天之父事跡?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生平簡介
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1934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次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從而在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48年,錢學森為準備回國,退出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辭去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職務,新中國成立后他回國心情更加急迫,但自1950年夏起,被以莫須有罪名拘捕,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
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zhàn)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愿望終于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歸國之后,周恩來在各方面都給予了錢學森親切細致的關懷,晚年的錢學森還激動地回憶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發(fā)射前夕,周恩來總理召集相關的科研人員在人民大會堂開會,臨別之際,周恩來總理特意叫住了錢學森:錢學森,你不要太累著了。錢學森生前常對人說,對他一生影響最深和幫助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國總理周恩來,一個是自己的岳父蔣百里。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yè)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
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guī)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1988年,兼任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獲(198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蛾P于思維科學》出版。1988年,《論人體科學》出版。《創(chuàng)建人體科學》、《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發(fā)展縱橫觀》和《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分別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1989年,獲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和國際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獲得一級英雄模范獎章?!跺X學森文集(1938~1956)》出版。
1991年10月,錢學森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1年12月11日90大壽之時,錢學森為母校上海交通大學題詞:“希望上海交通大學全體師生要繼承和發(fā)揚母校優(yōu)良傳統,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報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紀,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錢學森始終心系母校,充分發(fā)揚了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的光輝傳統。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辭世,享年98歲。
三、航天精神對個人的意義和啟示?
航天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斗、自主創(chuàng)新、廉潔報國。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行業(yè)之一;中國太空事業(yè)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chuàng)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yè)是中國國內各行業(yè)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yè)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zhàn)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斗、發(fā)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yè)志存高遠,奮發(fā)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yè)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大慶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yè)的楷模。中國航天事業(yè)所創(chuàng)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力量。
四、錢學森的成就意義?
1、錢學森回國后,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下,積極參與我國火箭和空間事業(yè)的規(guī)劃和組建工作,并以他在空氣動力、火箭發(fā)動機、制導控制、總體結構、材料工藝、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系統工程等領域的博深知識,為我國培養(yǎng)了大批火箭和空間技術人才,在領導我國的導彈、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2、1956年,錢學森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主持編制了《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綱要》中的《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方案。同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開始組織科研隊伍,開展火箭技術的研究工作。
3、1958年,在爭取到有限的援助之后,錢學森協助聶榮臻元帥主持和部署了第一枚近程導彈的仿制工作。他深入研究室、試驗站、發(fā)射場解決導彈技術工程中的難題,開辦訓練班講授火箭概論,倡導“神仙”會討論航天課題,集思廣益,協同攻關。
4、1960年11月5日,在他的參與和組織下,我國發(fā)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導彈,這成為中國新興火箭事業(yè)的轉折點。此后,錢學森領導中國的火箭開始走上了獨立研制的道路。
5、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中近程導彈發(fā)射時由于姿態(tài)失穩(wěn)和發(fā)動機起火而失敗,錢學森認為經過挫折會使人變得聰明起來,勉勵科技人員振作精神,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他提醒設計師注意發(fā)動機的高頻震蕩和系統的協調,提出了解決導彈總體設計和地面試驗的關鍵問題。
6、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和工人的努力,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東風2號中近程導彈發(fā)射試驗獲得成功。在錢學森的組織協調下,經過對這種導彈的改進,1966年10月27日用導彈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發(fā)射試驗傳出捷報。不過,這時中國的“兩彈”研制尚處于秘密狀態(tài),人們并不知道錢學森主持創(chuàng)造了這些奇跡。
7、在錢學森的領導下,1970年初中國中遠程導彈研制發(fā)射成功,表明已經掌握了兩級火箭及分離技術,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研制成長征1號運載火箭。錢學森還具體處理了火箭晃動幅值異常和火箭地面試車受到干擾的問題。第一顆衛(wèi)星名為東方紅1號,確定了衛(wèi)星要“上行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的總要求。
五、專家對企業(yè)的價值和意義?
企業(yè)管理決策聽取專家意見,是企業(yè)管理決策者尊重人才,虛心誠懇的表現。是管理者相信科學,相信知識的力量。反應了管理者的睿智和胸懷。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專家說的意見。有利于自己視野開闊,增長見識彌補自己策劃中的不足。使企業(yè)前景更遠大
六、關于力學發(fā)展對國家的發(fā)展和意義?
1力學引領并推動基礎學科發(fā)展
2力學在中國的崛起
3力學與國民經濟的緊密聯系
4中華民族的偉大復學離不開力學,比如:航天、探月、衛(wèi)星導航、新能源、南極考察、青藏鐵路、海上采油、艦船工業(yè)
5國家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重大舉措和項目離不開力學,比如:西氣東送、南水北調、三峽、小浪底、大型場館、交通工程。
6力學是“保持二次反擊力量”的重要學科
七、航天返回對我國的意義?
美國之后,我國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成功返航,有三種可能意義重大.
能制造出“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的國家,只有美國一個,這使得美國在航天領域,保持著巨大優(yōu)勢。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又有一個國家研發(fā)出了“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而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在9月6日的時候,中國發(fā)射的航天器,就在軌道飛行兩天后,返回了預定的著陸點。
該航天器試飛成功,對中國航天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它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科研可以用更便捷更廉價的往返方式,去進行太空探索了。對于這款航天器,外國媒體還進行了大肆報道和分析,不少外國媒體就認為,中國研發(fā)的航天器,很可能是像美國“龍”飛船一樣的載人飛船,也可能是像美國X-37B空天飛機一樣的航天飛機??傊鞣N說法都有,而且支持的人也很多。
有分析認為,這次中國發(fā)射的航天器,存在三種可能。第一種是貨運飛船,它主要作用是為空間站運輸貨物,中國擁有自己的空間站(天宮),需要定時向空間站運輸物資,如果我們每次都使用一次性的設備,那么損耗就太大了一點,我們需要一款可以反復使用的設備,去為空間站運輸物資。第二種是運載火箭的某些技術部件,隨著中國火箭技術的發(fā)展,中國也對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展開了研發(fā),希望能研制出一款類似于美國獵鷹火箭的重復使用運載火箭。
第三種是航天飛機,多年前中國啟動了航天飛機項目,準備研制“神龍”空天飛機。近幾年來,時不時就會傳出“神龍”空天飛機的利好消息,所以這次中國發(fā)射的“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也可能是空天飛機。當然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這次發(fā)射的航天器到底是什么?還需要官方來解答。
不過不管是什么東西,這對中國航天的發(fā)展,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因為現在能研發(fā)出“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的國家,就只有中美兩個,這是世界一流技術,能擁有這種技術的國家,都是航天大國中的航天大國。在設計這種航天器的時候,需要考慮很多東西,如:涵蓋發(fā)射、入軌、返回大氣層、降落回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非常重要,特別是降落回收這一環(huán)節(jié),傳統的航天器在使用之后,無法回收和再次使用,在航天器落入大氣層后,便會被燒
八、載人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對我國的科技有什么意義?
載人航天技術在科技方面,通過突破和掌握載人航天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提高了我國航天技術整體水平,有力推動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領域的發(fā)展,帶動了電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紡織多個行業(yè)的工藝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動和輻射效應。
九、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蓬勃意義?
1、搶占空間資源。太空空間是未來寶貴的資源,而所有新資源按國際慣例都是先占原則。
2、提升探測和信息傳輸能力和提高軍事實力。制空權意味著戰(zhàn)略優(yōu)勢,而且航天技術能很快地轉換成軍事技術。
3、推進高新產業(yè)升級。很多高端的民用產品,都是從民品轉化而來,高端電子產品的電路板、民航客機的發(fā)動機和航電系統等等,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推動民族產業(yè)創(chuàng)新升級。
我國航天事業(yè)目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特別是載人航天技術和戰(zhàn)略打擊、防御能力能在世界排進前三。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是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我國航空第一人楊利偉進入太空,是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14年12月7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將中巴地球資源衛(wèi)星04星送入軌道,是世界上第三個完成火箭200次成功發(fā)射的國家。
十、航天夢的內涵、價值與意義的理解?
航天夢的基本內涵和價值意義是:1、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以發(fā)展航天事業(yè)為崇高使命,以報效祖國為神圣職責,嘔心瀝血,奮力拼搏。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攻克尖端課題,搶占科技制高點。3、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尊重規(guī)律,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精心實施,在任務面前斗志昂揚、連續(xù)作戰(zhàn),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在成績面前永不自滿、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