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楊利偉:
2003年07月,經(jīng)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zhí)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
1、楊利偉:
2003年07月,經(jīng)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zhí)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他和技術專家的創(chuàng)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黃緯祿:
黃緯祿長期從事導彈武器系統(tǒng)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領導中國第一發(fā)固體潛地戰(zhàn)略導彈的研制。他提出“一彈兩用”設想,將潛地導彈搬上岸。
研制成功陸基機動固體戰(zhàn)略導彈武器系統(tǒng),這兩個型號的研制成功,為中國固體戰(zhàn)略導彈研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探索出中國固體火箭的研制規(guī)律,填補了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
3、華羅庚
我國著名大數(shù)學家華羅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經(jīng)歷。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yè),但因家境不好,讀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學去當?shù)陠T。18歲時患傷寒病,造成左腿殘疾。1930年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
1938年回國后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shù)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等。
4、高爾基
他的父親是木匠。早年喪父,寄居在經(jīng)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
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勞動之余,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chuàng)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5、王大珩:
王大珩是中國航天相機技術研究的開拓者,20世紀60年代中,他在長春光機所組建空間對地攝影技術組,后來以這個組的技術骨干為基礎,在北京擴建了中國首支航天相機研制隊伍。在他的主持下,1975年成功研制出首臺航天相機。
在初期的型號研制中,他極力主張棱鏡掃描式全景相機,實現(xiàn)大面積對地普查觀測;采用同步對星體攝影作為定位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以后多次相機總體方案論證會上,王大珩十分關注空間惡劣熱真空環(huán)境下光學系統(tǒng)及光機結構的動力學特性,保障了相機在空問的穩(wěn)定運行并獲得高清晰度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