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探索的作文素材?愛迪生,造白熱燈,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種理想的耐熱材料。牛頓,蘋果掉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二、探索精神的名言?1、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
一、探索的作文素材?
愛迪生,造白熱燈,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種理想的耐熱材料。
牛頓,蘋果掉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
二、探索精神的名言?
1、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挷{
2、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guī)律或結(jié)論?!_爾文
3、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布魯諾
4、人借助于科學,就可糾正自然界的缺陷。——梅契尼科夫
5、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透β宸?/p>
6、科學總是革命的、非正統(tǒng)的;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學在睡大覺時才不如此。
-薩爾頓
7、科學的敵人并不比朋友少。——土耳其諺語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獞?zhàn)國屈原
9、優(yōu)秀的科學家必定是某種程度的狂人。——卡皮察
10、科學不能或者不愿影響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稱作科學的?!绽士?/p>
11、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它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屬于祖國?!退沟?/p>
12、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13、科學的永恒性就在于堅持不懈地尋求之中,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標而言,是永遠不可企及的?!āゑT·伯爾
14、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猍英]斯賓塞
15、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猍意]布魯諾
16、想喝水時,仿佛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契柯夫
17、科學是到處為家的——不過在任何不播種的地方,是決不會得到豐收的。___-[俄]赫爾岑
18、科學賜予人類最大的禮物是什么呢?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猍美]康普頓
19、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他們不斷地爭取著
20、生存世界和空間,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后就是征服整個太陽系。——[蘇]齊奧爾科夫斯基
21、在科學的入口處,正象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
23、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德]馬克思
24、科學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寫真?!猍蘇]列寧
25、那些沒有受過未知事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發(fā)現(xiàn)的快樂?!猍法]貝爾納
26、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猍德]馬克思
27、通向謬誤的道路有千百條,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條?!猍法]盧梭
28、詩人的創(chuàng)造,哲學家的雄辯,探險家的技藝——這就是組成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的材料?!猍俄]季米里亞捷夫
29、真理是認識事物的工具,是人們前進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階梯?!猍蘇]高爾基
30、朝聞道,夕死可矣?!呵锟?/p>
31、尊重真理是聰明睿智的開始。-[俄]赫爾岑
32、是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猍德]馬克思
33、誰要是把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領(lǐng)域里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滅?!猍德]愛因斯坦
34、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東西是對真理的熱愛。——[德]歌德
35、對真理沉默,等于為謬誤吶喊。
-阿拉伯諺語
36、真理的偉大朋友是時間,她的最大的敵人是偏見,她永恒的伴侶是謙虛。——[英]戈登
37、一切都會過去,只有真理永存。——俄羅斯諺語
38、真理之所以成為真理,只是因為它是和謬誤以及虛偽對立的。——[俄]車爾尼雪夫斯基
39、認識真理的主要障礙不是謬誤,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猍俄]托爾斯泰
40、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蘇]列寧
41、科學固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應(yīng)該把所有的力量,獻給他的祖國。一[法]巴斯德
42、因為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罅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猍俄]赫爾
43、寧愿聽痛苦的真理,也不聽甜蜜的謊言?!绹V言
三、科學探索精神的意義?
探索精神是我們?nèi)祟惢镜乃季S方式,并不是只有發(fā)明家、科學家們才會用到。找個最簡單的事例,小時候,你第一次拿到核桃,你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很想吃,但核桃有硬殼,然后你可能用石頭等硬物去砸碎核桃,但你發(fā)現(xiàn)這樣果肉不完整,然后你又想其他的方法去打開核桃,這就是探索性。
人是有別于地球上的其它動物的,人是會不斷在學習不斷在探索的,所以人擁有了一個地球上相對最大的大腦。有了這么大的大腦,我們不可能放著不用,所以我們開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只是學習程度和探索積極性不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類不解之謎正等待人們?nèi)ヌ剿?、發(fā)現(xiàn)。
古老的時代,人們總是被一些奇怪的、自己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所吸引住。好像日食和月食一樣,我們的古人就是認為是一種神獸在把太陽和月亮給吃掉了。其實這只是一種心靈上對自己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所勉強賦予的一種精神寄托,但也從側(cè)面反映了人們對神秘世界進行探索的渴望。
四、勇于探索的名人素材?
錢學森,袁隆平,很多科學家,網(wǎng)上搜搜
五、奮斗精神素材?
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創(chuàng)立了新的宇宙學說,著有《時間簡史》等書,被人們稱為“當今世界上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在1963年被確診為肌肉萎縮癥,醫(yī)生認為他只能活2年時間了。他卻支持到現(xiàn)在,取得卓越的成就,獲得學術(shù)界與大眾一致的敬重,這與他堅強的意志,頑強的生命力息息相關(guān)。
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輪椅,至今已有40余年之久,但他始終堅持物理學研究,甚至在喪失說話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機器工作。北師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濤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曾參加霍金的學術(shù)報告會,當時霍金的病情已經(jīng)很嚴重,與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終堅持奮斗,刻苦鉆研。
霍金大學時結(jié)識的朋友狄克斯說:“當霍金所熱愛的東西都失去時,他不僅堅強地活著,而且偉大地活著,他所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科學的智慧,還有人類最可貴的不息的奮斗精神?!?/p>
讀書時,我對自己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物質(zhì)上的東西,自己的背景的確不能提供太多,我很早就懂得,沒必要去攀比這些東西,也就不會產(chǎn)生自卑感。
六、屈原的探索精神的詩句?
屈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的詩歌中充滿了探索精神和對人類命運的關(guān)切。以下是一句表達屈原探索精神的詩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句話出自屈原的《離騷》篇,表達了屈原對人生意義和宇宙奧秘的探索精神,他認為人生的道路非常漫長,需要不斷地追求和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意義和價值。這句話也被廣泛引用和傳頌,成為了中國文化中表達探索精神的經(jīng)典名言之一。
七、航空航天精神?
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工作者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培育和發(fā)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guān)、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載人航天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是:
①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始終以發(fā)展航天事業(yè)為崇高使命,以報效祖國為神圣職責,嘔心瀝血,奮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攻克尖端課題,搶占科技制高點。
③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尊重規(guī)律,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精心實施,在任務(wù)面前斗志昂揚、連續(xù)作戰(zhàn),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在成績面前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濟、團結(jié)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自覺服從大局、保證大局,同舟共濟、群策群力,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難題共同解決,有風險共同承擔。
⑤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一心為事業(yè),舍棄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選擇單調(diào),舍棄功成名就的機會而選擇平凡,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為樂,無怨無悔。
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對于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xiàn)強軍目標,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強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八、體現(xiàn)精神強大的素材?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中華大地,自古至今,英雄輩出,精神不朽。數(shù)千年以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傳,越燃越旺。自從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以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爬坡過坎,逆水行舟,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靠的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人民煥發(fā)出的那么一種精神。
九、老黃牛精神的素材?
“上海最高的樓里,有我的名字”。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里,有一面長達60米的榮譽墻,上面鐫刻了4000多名建設(shè)者的名字。在一往無前的奮斗征程里,既展現(xiàn)著眾多看得見、摸得著的豐功偉業(yè),更蘊含著無數(shù)打基礎(chǔ)、利長遠的潛功基業(yè)。
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誰恩賜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才能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chǔ)。
十、批判精神的名人素材?
批判精神是指對事物的銳利分析和挑剔態(tài)度,許多名人都擁有卓越的批判精神。比如德國哲學家尼采、法國文化評論家羅蘭·巴特、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英國政治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等。
他們不僅發(fā)表了許多獨特的思想觀點,而且用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shù)倪壿嬎季S滿足了人類對于真理和認識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