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關于航天小知識?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是指進入、探索、開發(fā)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
一、關于航天小知識?
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是指進入、探索、開發(fā)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天體各種活動的總稱。
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
二、關于航天發(fā)射 能源 化學知識?
主要相關的是化學的分支材料學,航空航天的重大突破都離不開新型材料的應用。還有一些部件加工也要用到許多化學加工方式。
三、關于航天的車譜知識。?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wèi)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fā)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wèi)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tǒng)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余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fā)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tǒng)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shù)據(jù)處理的能力和數(shù)據(jù)傳輸?shù)乃俾剩虎郯l(fā)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④發(fā)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fā)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四、關于航空航天的物理知識?
19世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出現(xiàn)了新型動力裝置——內燃機。與此同時,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理論、試驗研究也初步進展。這兩方面的發(fā)展為重于空氣航空器——飛機的誕生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19世紀后期,歐洲和美國都有許多航空先驅者探索研究、試驗滑翔機和動力飛機,并取得了一定進展。綜合前人的探索工作并依據(jù)自己的研制成果,美國的萊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試飛成功歷史上第一架有動力、載人、可操縱的飛機,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航空新紀元。
20世紀頭十幾年是航空技術初步達到使用化、飛機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航空最重要的理論基礎——空氣動力學也在本世紀初建立起來。升力理論、阻力理論和飛行力學理論成為指導飛行器設計、提高飛機性能的關鍵因素。正因為如此,,美國、蘇聯(lián)、英國、法國相繼組建了國家級的空氣動力學和相關技術的專門研究機構。從此,飛機的研制和試驗從個人盲目實踐行為變成有科學技術指導和嚴密組織的工業(yè)門類。航空的發(fā)展走上了真正科學。
航天技術發(fā)展之快是航天先驅者們未曾預料到的。相關技術的成熟特別是航空領域的許多技術的直接應用加快了航天的發(fā)展。同時冷戰(zhàn)和太空競賽客觀上為航天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大的動力。航天時代開始以來,僅過了4年,載人太空飛行便取得了成功,實現(xiàn)了古老的人類遨游太空的理想。1969年7月,美國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標志著人類征服太空取得了又一次歷史性突破。
航空航天技術是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航天技術又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高技術學科。它以眾多科學技術學科為基礎,集中應用了20世紀許多工程技術新成就。同時,航空航天技術又為這些科學技術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新手段,提出了新任務。高度綜合性的航空航天技術的發(fā)達程度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整體水平的重要標志。
五、航天知識科普知識?
1. 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以內的航行活動,必須具備空氣介質。
2. 航天:指飛行器在大氣層之外的航行活動,又稱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不一定包含空氣介質)
3. 10km高度是民航飛機主要航行的高度,空氣是地面的1/3,壓強只有1/4,航空飛行的最高限30km
4. 航空器:輕于空氣的航空器(氣球和飛艇),重于空氣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直升機),撲翼機(像小鳥一樣),傾轉旋翼機(像直升機一樣,但是在飛行過程中向固定翼航空器))
5. 航天器分為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
6. 作用:軍事方面(制空權和制天權);經濟方面(高風險,高附加值產業(yè)。軍、民航空產業(yè)鏈)航天產生的衛(wèi)星通信的產業(yè)鏈(電話,電視);帶動基礎學科和其他技術的發(fā)展;
7. 1783年法國蒙格爾費兄弟發(f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熱氣球;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發(fā)明了最早的飛艇(蒸汽機 螺旋槳);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發(fā)明的“飛行者一號”發(fā)明第一架有動力的飛機。
六、關于航天跟月球方面的知識競答?
1,月亮每天在同一時間升起嗎?
是在同一時間升起
月亮每天升起的時間比前一天早50分鐘
月亮每天升起的時間和太陽落山的時間相同
月亮每天升起的時間比前一天晚50分鐘
3,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多少?
38.4萬千米
15.6萬千米
8.2萬千米
3.6萬千米
5,地球的體積、質量、重力加速度分別是月球的多少倍?
49倍、81倍、6倍
50倍、70倍、8倍
60倍、55倍、6倍
49倍、70倍、9倍
7,星羅棋布于月面上的圓環(huán)形構造是什么?
月坑
月海
月谷
月山
9,月壤中蘊含著豐富的核聚變材料,這種材料在地球上極為稀有,它是什么?
鈾
钚
氚
氦-3
11,月亮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其原因是什么?
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和它圍繞地球運行一周的時間是相同的
月球不自轉
月球繞地球一周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相同的
太陽始終只照亮月球的一面
13,月球上有4座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環(huán)形山,這4位古代科學家是誰?
郭守敬、張衡、祖沖之、萬戶
李時珍、鄭和、沈括、葛洪
石申、張衡、祖沖之、郭守敬
沈括、酈道元、蔡倫、畢升
15,從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成功地實現(xiàn)了航天員登月,有多少批、多少名航天員登上了月球?
4批8名
5批10名
6批12名
7批14名
17.,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xiàn)了人類的首次登月,飛船降落的地點在什么地方?
月球背面的莫斯科海
月球正面的靜海
月球正面的風暴洋
月球背面的門捷列夫月坑
19,除了蘇聯(lián)和美國之外,還有哪些國家或國際組織發(fā)射過月球探測器?
日本、法國
印度、歐洲空間局
德國、法國
日本、歐洲空間局
21,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的名稱是什么?它將于哪一年發(fā)射?
奔月一號,2007年
嫦娥一號,2007年
探月一號,2008年
月球一號,2006年
七、三年級關于航天的知識。?
1、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35800千米,顧名思義,他運行一周的時間和地球自轉的時間相同,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同步軌道有很多用途,主要是用于通訊和定位,理論上只需要三顆就可以完成全球通訊,除了同步軌道,還有一種極軌道,他的軌道傾角是90度,多數(shù)勘測和定位衛(wèi)星使用極軌,他能實現(xiàn)覆蓋全球的掃描。
2、其實,運載火箭主打兩種燃料,液氧液氫和液氧煤油。助推火箭、1、2級火箭多數(shù)是液氧煤油火箭。氫燃燒釋放的能量比煤油高,但制取氫需要大量的能源,且液氫屬于低溫液體,不易保存和運輸。為了擺脫地心引力將衛(wèi)星送上軌道,火箭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在發(fā)射階段,火箭在大氣中飛行,速度不斷提升,并且一級比一級質量要輕,起飛階段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使用液氫是不現(xiàn)實的,煤油更容易獲得且污小。在最后階段,靠液氫燃燒釋放的巨大能量加速。
3、美國航天飛機在返回過程中是純粹的滑行,他的噴口其實是用來讓發(fā)射時的火箭保持平衡,而蘇聯(lián)則不同,暴風雪號的主發(fā)動機被安裝在質子號運載火箭上,而暴風雪號有自己的小型動力系統(tǒng)。
八、航天知識資料大全?
1、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35800千米,顧名思義,他運行一周的時間和地球自轉的時間相同,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
同步軌道有很多用途,主要是用于通訊和定位,理論上只需要三顆就可以完成全球通訊,除了同步軌道,還有一種極軌道,他的軌道傾角是90度,多數(shù)勘測和定位衛(wèi)星使用極軌,他能實現(xiàn)覆蓋全球的掃描。
2、其實,運載火箭主打兩種燃料,液氧液氫和液氧煤油。
助推火箭、1、2級火箭多數(shù)是液氧煤油火箭。氫燃燒釋放的能量比煤油高,但制取氫需要大量的能源,且液氫屬于低溫液體,不易保存和運輸。
為了擺脫地心引力將衛(wèi)星送上軌道,火箭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在發(fā)射階段,火箭在大氣中飛行,速度不斷提升,并且一級比一級質量要輕,起飛階段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使用液氫是不現(xiàn)實的,煤油更容易獲得且污小。在最后階段,靠液氫燃燒釋放的巨大能量加速。
九、2021年航天知識?
一、天問一號
2020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明確計劃通過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天問一號由一部軌道飛行器和一輛火星車構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
2021年2月24日6時29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4月24日,確定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計劃在2021年5月至6月?lián)駲C實施火星著陸,開展巡視探測。
二、嫦娥五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任務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采樣返回”。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規(guī)劃的“繞、落、回”中的第三步。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2020年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標志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嫦娥五號任務創(chuàng)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tǒng)。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xiàn)了“繞、落、回”三步規(guī)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天宮空間站
中國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名稱及各艙段和貨運飛船共5個名稱具體如下: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代號“TG”;核心艙命名為“天和”,代號“TH”;實驗艙Ⅰ命名為“問天”,代號“WT”;實驗艙Ⅱ命名為“夢天”,代號“MT”;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代號“TZ”。
2021年4月29日11時,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
十、物理航天小知識?
航天離不開物理、化學、數(shù)學和天文。物理化學主要研究空間物質的性質、結構;天文知識用于觀測;而數(shù)學則用于計算。如果沒有物理化學,就無法研制航天器材,更別說用它去研究宇宙了。最明顯的例子:如果沒有物理,就沒法計算萬有引力對航天飛行器的影響,也無法研究飛行器的動力來源,后果可想而知。
我只能點到這兒了,我只是對這方面感興趣,并沒有專業(y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