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中國是哪年有飛機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近幾年飛機事故
2、中國目前的主要現役戰(zhàn)機有哪些?
3、中國有多少民航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中國是哪年有飛機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近幾年飛機事故
距離這次3月21日的東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飛機事故,上一次中國的飛機事故停留在了2010年。此次東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飛機事故同時也打破了此前中國民航保持了4227天的飛行安全記錄,該記錄目前全球領先,但該記錄現已清零。
中國近幾年飛機事故(從2000年起):
2000年6月22日下午3時左右,武漢航空公司一架從湖北恩施至武漢的運七型客機,在武漢郊區(qū)墜毀,此次空難中共有49人死亡。
2002年4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29北京-釜山航班在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墜毀。機上共有155名乘客和11名機組人員,確定死亡人數為122人,失蹤6人,幸存者38人。
2002年5月7日,中國北方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2飛機在大連附近海域墜毀。機上10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2002年5月25日,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611班機在澎湖附近海域墜機,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225人全部死亡。
2004年5月18日,上午一架阿塞拜疆貨機在新疆烏魯木齊機場附近墜毀,機組7人全部遇難。
2004年6月29日上午9時許,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一架TB-200型8830號教練機起飛后不久發(fā)生故障,墜毀在綿陽機場附近的一處葡萄園中,機上教練、學員各一人當場死亡。
2004年6月30日,一架殲七軍用飛機在訓練返程中因遇雷雨發(fā)生故障,在距武漢市區(qū)約80公里處墜毀。造成地面人員(兒童)1死1傷,并燒毀了兩間民房,飛行員跳傘后安全著陸。
2004年9月16日,下午15時左右,一架執(zhí)行航拍任務的直升機在浙江余姚玉石園附近墜毀,機上機組和乘客7人,4死3傷。
2004年11月21日 8時21分,由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飛往上海市的MU5210航班,在起飛后不久墜入機場附近南海公園的湖里。“11·21”空難事故中遇難人數為55人,其中機上遇難人員為53人,地面遇難人員為2人。
2009年11月28日,津巴布韋AVIENT航空公司MD-11型飛機執(zhí)行浦東至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馬納斯貨運包機任務,北京時間8:21該機在浦東機場35R跑道起飛過程中沖出跑道,發(fā)生燃油泄漏并起火。機上共七人,三人死亡,四人重傷。
2010年8月24日22時10分左右,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B3130號ERJ-190型支線客機執(zhí)行VD8387哈爾濱飛往伊春的客機在伊春林都機場跑道690米處場外提前接地墜毀,客機斷成兩截,部分乘客在出事時被甩出機艙。機上共96人,其中機組人員5人,兒童5人。事故造成42人遇難,54人生還。本次空難使中國民航自2004年東航“11.21包頭空難”以后的2102天飛行安全紀錄終結。
2022年3月21日14時38分許,東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執(zhí)行昆明-廣州任務時,在廣西梧州市上空失聯并墜毀。機上載有乘客123人、機組人員9人。
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國民航近十年運輸航空百萬架次,重大事故率為0.036,是同期世界水平0.43的1/12。乘客因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任何一架給定航班發(fā)生空難事故而遇難的幾率只有470萬分之一。盡管一再強調飛機的安全性,但是近年來隨著馬航、川航等飛機事故的發(fā)生,不得不讓我們擔心飛機這個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疫情的大環(huán)境之下,坐上飛機的都是那些因為出差、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出行的人們,他們或許已預料疫情防控之下這并不是一段輕松的旅程,但是在所有出行的人們眼中,他們都希望每一次飛行不是終點,而是一場簡單的飛行。
中國目前的主要現役戰(zhàn)機有哪些?
我國空軍目前共裝備各型飛機大約在2000多架,從規(guī)模上來說是世界第三大空軍。就以現役機型來說,主要有我國研制的第五代隱身戰(zhàn)斗機殲-20戰(zhàn)機,沈飛的重型戰(zhàn)斗機殲11系列,既殲11A,殲11B,殲11BS,殲11BH,以及殲15,殲16。中型戰(zhàn)斗機則是成飛的殲10系列,既殲10的a/b/c三種型號。戰(zhàn)斗轟炸機就是西飛的飛豹也就是殲轟7a,以及相當數量的殲7,殲8。我國空軍在戰(zhàn)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加油機等重要高價值的機種上來說,服役數量仍然不足。
在戰(zhàn)斗機方面,殲-7戰(zhàn)斗機作為我國80年代主力戰(zhàn)機,是在借鑒了俄羅斯米格-21戰(zhàn)機技術的基礎上設計研發(fā)的二代機,雖然已經將米格-21戰(zhàn)機開發(fā)到了極致,但是由于機型設計問題,已經不適合現代空戰(zhàn),目前處于逐步退役狀態(tài)。殲-8Ⅱ戰(zhàn)斗機,這是我國沈飛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戰(zhàn)斗機,是我國研制的一款專門用于防空截擊的戰(zhàn)斗機。其擁有達到2.2馬赫的最高速度,不過仍然屬于二代機的范疇,該機型通過進行了升級改進,目前還有少量在服役當中。
殲-10戰(zhàn)機是我國研制的第三代戰(zhàn)斗機,其設計風格采用了西方國家戰(zhàn)斗機的設計特點。使得我國進入了三代機的門檻,也讓我們的航空工業(yè)得到了極大的鍛煉。目前發(fā)展了殲-10A、殲-10B、殲-10C、殲-10S等型號,并且均在服役中。殲-11是一款仿制俄羅斯的蘇-27系列的戰(zhàn)斗機,目前現役的就是殲-11系列的改型,包括殲-11A、殲-11B、殲-11BS。蘇30MK/MK2戰(zhàn)機是我國引進俄羅斯的一款多用途戰(zhàn)斗機。主要執(zhí)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蘇-35S戰(zhàn)斗機是我國于2015年購買俄羅斯的24架飛機,蘇35s戰(zhàn)斗機屬于世界上僅次于第五代隱身戰(zhàn)斗機的機型。
殲-15戰(zhàn)機是我國研制的一款艦載戰(zhàn)斗機,是我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戰(zhàn)斗機的主力。目前配備在遼寧艦航母之上,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多種改型包括殲15A、殲15B、殲15T、殲-15D等。殲-16戰(zhàn)機是我國最新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戰(zhàn)斗機。主要執(zhí)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這是我們未來裝備的主流機型。其擁有12個武器,掛點和最大12噸武器彈藥的攜帶能力,與同期的蘇-30MK相當,但是電子信息化水平卻是相當先進。殲-20戰(zhàn)機是我國研制的第五代隱身戰(zhàn)斗機,其擁有獨特的隱身外形和隱身設計,和優(yōu)秀的機動性能和空戰(zhàn)能力。
殲轟-7戰(zhàn)機是一款殲擊轟炸機,主要裝備我國海軍航空兵,目前仍在服役當中。轟-6系列準戰(zhàn)略轟炸機,改進型包括轟-6K、轟-6D、轟-6H、轟-6N、轟-6G、轟-6M、轟-6油等。三代機運輸機包括運-7、運-8、運-9、運-12、運-20,其中運-12屬于小型運輸機,7、8、9屬于中型運輸機,運20屬于大型運輸機。另外還有預警機,以及特種作戰(zhàn)飛機。主要包括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以運-8運-9為平臺研制的偵察機,電子戰(zhàn)飛機,反潛機等很多特種機型。陸航和海航的大量直升機,包括直-8直-9、直-11、直-10、直-13、直-18、直-19、直-20等。
中國有多少民航客機?
截至2019.02.22統(tǒng)計,中國共有4161架各型民航飛機,其中中國大陸地區(qū)3641架,港澳臺地區(qū)520架。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三千多架小型飛機,包括各型公務飛機、直升機、通用飛機和熱氣球等飛行器。
波音和空客依然占據中國民航市場的絕對份額,兩者共占據約九成的市場。在飛機數量方面,無論是窄體還是寬體,空客目前都以微弱的優(yōu)勢領先于波音。
相關事項:
在具體機型方面,4161架飛機來自40個不同的機型。窄體方面最受歡迎的依舊是波音737-800(非737-8),最受歡迎的寬體機則是空客的A330-300,這種能裝載多達400名乘客的大家伙雖然航程不夠遠,但非常適合樞紐之間的高密度航線。
在40個機型中,波音777-200和777-300屬于波音777系列的早期產品,目前只有香港國泰航空在運營,不久就會退出我們的視線。
中國現役戰(zhàn)斗機有哪些?是什么樣子的?
我國現役戰(zhàn)斗機數量大約在3000架左右,排名世界第三位,這一規(guī)?;竞投砹_斯差不多,但與美國的13000多架相比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現役戰(zhàn)機類型上,我國的戰(zhàn)斗機橫跨3代,主要以國產殲系列和俄式蘇系列為主。
目前空軍正逐步大批量淘汰老舊的二代戰(zhàn)機,加緊服役三代和四代戰(zhàn)機。未來以我國的航空技術和實力來說,戰(zhàn)機數量還會有一個明顯提升,屆時比肩美國空軍也是有可能的。而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列舉下我國現役戰(zhàn)斗機情況,看看他們都有哪些特點。
殲7
殲7最早型號從1966年就開始服役了,五十多年過去了其總產量約為1500架,最新一批是2013年生產的,不過是用于交付外軍的。國產殲7已于2007年停產,并于2011年的時候開始大規(guī)模退出現役。
殲7這款戰(zhàn)機在我軍歷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zhàn)機,它是一種單座單引擎超音速戰(zhàn)斗機,在世界范圍內來說屬于第二代戰(zhàn)斗機。殲7是在蘇聯米格-21戰(zhàn)機基礎上研發(fā)而來的,我國不僅自用而且還出口多國。但就目前的殲7來說,能力已無法和三、四代機比拼,只能在一些低烈度任務中發(fā)揮余熱。
殲8Ⅱ
殲8戰(zhàn)機于1980年開始服役,距今已經服役了四十多年,也是一名“老兵”了。目前殲8也已大批量退役,在軍隊中大約還剩下百余架左右。殲8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我國戰(zhàn)斗機的主力機型,所以它對我國防空的貢獻十分巨大。
殲8以速度見長,最大飛行速度高達2.2馬赫,比很多三代機都要快。但這款戰(zhàn)機除了快以外,其他性能與歐美三代機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其機身設計存在一定缺陷,導致飛行操控不太穩(wěn)定,所以很多人對于這款戰(zhàn)機褒貶不一。
殲10
殲10戰(zhàn)機在2003年開始在空軍服役,目前是我軍的主力戰(zhàn)機。而對于這款戰(zhàn)機,在剛出來的時候也是被很多人吹毛求疵過。人們的槽點主要集中在外形和發(fā)動機上,說實在的個人對于剛出道的殲10也是不太滿意的,畢竟顏值即戰(zhàn)力,我們的外形設計真的比較一般。
不過好在經過十多年的完善,殲10已有了很大的改變。首先外形上雖然也算不上太驚艷,但至少看得上眼了。其次發(fā)動機換裝國產渦扇-10B發(fā)動機后,那個機動性讓人熱血沸騰,最后整體性能已達到歐美主流三代機水準,甚至在個別領域還優(yōu)于它們。
殲11
殲11戰(zhàn)機可以認為是蘇27的國產版,是在蘇27戰(zhàn)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它繼承了蘇27優(yōu)異的氣動外形,并采用了大量新技術及復合材料,在火控、雷達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很多人堅信殲11性能已經超越了蘇27。
而對于殲11這款戰(zhàn)機,雖然相較于蘇27提升不小,但也存在一定缺陷。最被人挑毛病的就是航電、火控及超視距作戰(zhàn)上。之前更是傳出在與泰國的JAS-39戰(zhàn)機超視距空戰(zhàn)科目訓練時被打爆,這讓殲11的缺點被無限放大。所以這款戰(zhàn)機的未來發(fā)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殲15
殲15是我國第一款艦載戰(zhàn)斗機,它借鑒了蘇33戰(zhàn)機的一些技術,所以本質上它與蘇-33有很深的技術同源性。至于殲15是否已經超越了蘇33,這個還有待考證,但殲15畢竟只是開山之作,所以只要能比肩其他國家的艦載機個人覺得就可以了。
目前殲15已換裝國產渦扇-10h發(fā)動機,這是我們專門針對艦載機研發(fā)的艦載戰(zhàn)斗機發(fā)動機,更加的適合海上環(huán)境。換發(fā)后的殲15將擁有約3500公里的最大航程,以及2.4馬赫的最高飛行速度,整體性能將會有明顯提升。
殲16
殲16戰(zhàn)機于2017年開始在我軍服役,目前已生產服役了250多架,在短短幾年時間能服役如此多戰(zhàn)機,足見軍方對它的認可和重視。殲16這款戰(zhàn)機的定位和美國的F15很相似,所以往往被人拿來比較,至于比較結果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殲16的特點是載彈量大,人送外號“炸彈卡車”。其最大載彈量達到12噸,快逼近于轟6K的15噸載彈量了。除了載彈量大外,殲16的多功能性也為人稱道。它具有較強的對陸、空、海精確打擊能力,航程約3900公里,作戰(zhàn)半徑超過1500公里,能滿足東海、南海等海域的保衛(wèi)作戰(zhàn)任務。
殲20
殲20是空軍趕超之作,它實現了對歐美國家隱身戰(zhàn)機的趕超,讓我國空軍擺脫了代差上的劣勢,所以殲20的出現具有劃時代意義。而目前世界上也就只有4款隱身戰(zhàn)機,其中美國的F22已經停產,所以殲20是有機會競逐世界第一的寶座的。
目前殲20已服役了50多架,產量還在逐漸擴大。不過也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發(fā)動機因素的制約,殲20的性能還未完全發(fā)揮出來,待最終的渦扇-15發(fā)動機到位后我們才會看到最強的殲20。
蘇27、蘇30、蘇35
這三款從俄羅斯引進的蘇式戰(zhàn)機目前在我國空軍中仍有一定服役數量,像蘇27大約還有50架,蘇30約有70架,蘇35約24架左右。近年來我國已逐漸開始退役部分蘇27和蘇30戰(zhàn)機,這也說明它們在我軍的使命已接近完成。
其實對于這些俄式戰(zhàn)機,我們應該是很感激的。因為可以說沒有這些俄式戰(zhàn)機的引進,我軍戰(zhàn)機的發(fā)展也不會這么迅猛,所以它們的作用我們不應遺忘。而至于未來會不會再引進俄式戰(zhàn)機,個人覺得既然已經出師了,就要堅信自己所開創(chuàng)道路,并一往無前的走下去!
綜述
我國戰(zhàn)斗機的發(fā)展一路走來千辛萬苦,能有如今的成就實屬不易,所以少一些挑剔,多一份理解,我們的戰(zhàn)機會更好。目前正值各國往六代機攻堅的關鍵時期,相信經過這么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們的下一代戰(zhàn)機不會差!
中國飛機失事記錄有哪些?
飛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了,但有時候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飛行事故。3月21日,東航的一架波音737客運機在梧州上空失去了聯系,隨后飛機被確認已經墜毀。這架客機上面共有機組人員9名,旅客123名,合計132人,目前生存情況不明。
這次的飛機事故是慘痛的,更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在此也為他們祈禱。其實國內的飛行事故在很早之前就發(fā)生過,并不是只有這一起。
2010年,河南的一架客運航班在執(zhí)行哈爾濱到伊春的飛行任務時墜毀,事故造成44人遇難,52人受傷。這起事故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幾個億,更是造成一些人家的家破人亡。
2004年,一架由內蒙古包頭飛往上海的客運機在起飛后不久墜毀,事故造成包括6名機組人員在內的機上人員全部遇難。而且由于飛機墜落的地點是公園,導致了2名地面人員遇難。除此之外,在2004年還有一架軍用飛機在訓練返程過程中因雷雨緣故墜毀,導致1人死亡1人受傷;一架執(zhí)行航拍的直升機墜毀,造成4死3傷。
2002年,中國國際航空CA129在韓國金海市墜毀,造成122人死亡;中國北方航空一架麥道82在大連附近海域墜毀,導致包括機組人員在內的112名人全部遇難;臺灣CI611客運機在澎湖附近海域墜毀,機上225人全部遇難。
2000年,湖南遠大空調有限公司的一架直升機墜入湘江,導致2死3傷;武漢航空公司的一架云七型客機墜毀,導致飛機上的44名人員遇難。同時由于客機墜毀時將一泵船撞壞,導致在船上工作的7名人員全部死亡,此次事故共使得51人罹難。
1999年,中國西南航空圖154-2622飛行時墜毀,導致61人遇難;1998年,中國臺灣A300-600客機降落時墜毀,導致203人遇難;1997年,南方航空B2925在飛行時墜毀,導致35人遇難。
1994年西北航空圖-154型2610號飛機墜毀,160人遇難;1993年,西北航空公司BAe146型2716號飛機墜毀,55人遇難。兩架MD82出事,分別導致2人和12人罹難。1992年,通用航空公司的GP7552航班2755號飛機起飛時沖出跑道,導致107人遇難。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37—2523號飛機墜毀,141人遇難。
除此之外,在1980到1991年之間共有9起飛機墜毀事故發(fā)生,在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關于《中國是哪年有飛機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